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评价指数升级——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
本季报告公交评价指数升级,旧版“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仅从效率维度对地面公交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包含“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核心区全天公交平均运营速度”、“核心区高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三项指标。本季报告该指数升级为“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一方面,基于各地城市轨道出行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综合评价地面公交+城市轨道整体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为了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在原“效率”维度基础上,增加“时间、便捷”两个维度四项指标,共包含“核心区高峰期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平均候车时长”、“平均步行距离”、“平均换乘系数”等六项指标,形成更为全面、合理的公共交通整体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从单一“效率”维度仅评价地面公交升级为从“效率”“时间”“便捷”三大维度六项指标综合评价整体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客观地描述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运行水平,有利于更综观地评价城市交通状况。高德提出“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效率维度,引入“小汽车与地面公交速度比、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时间维度,引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平均候车时长”;便捷维度,引入“平均步行距离、平均换乘系数”,构成公共交通幸福六宫格,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该指数算法沿用国际通用的信息熵法客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在政府权威部门、社会经济、学术领域的各类报告中得到广泛普遍应用);同时,采用TOPSIS正负理想解的计算进行排名,最终评分结果代表各城市指标与理想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越高说明离理想值越近,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水平越高;指数越低则说明多项指标距离理想值越远,相对水平越低。
六项指标信息熵权重分配结果显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和“平均步行距离”的权重占比相对较高,出行时间比与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尤其是地铁线网发达程度关系较大,平均步行距离与城市轨道网、地面公交网的衔接紧密度关系较大。两项指标权重最大,一方面从数据层面说明不同城市这两项指标的方差较大,另一方面亦说明对于出行者来说,公共交通与驾车出行相比时间花费差距越小、整体步行距离越短,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幸福感越佳。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498 阅读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443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1061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954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826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846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860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5·2卡友节”圆满举办
791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845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75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