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航海家凭借指南针发现了新大陆,今天的供应链管理者正手握AI这一现代"导航仪",探索着供应链管理的未知疆域”
当年的海上贸易路线重塑了全球商业。现在AI技术为企业开辟了前所未见的供应链优化路径。不过,先进技术和实际应用之间总有差距。好在Gartner多年跟踪的供应链AI案例库给管理者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航海地图。
想要准确理解AI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我们得先搞清楚AI的分类。严格按照Gartner的分类法,AI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这不只是技术区分,更反映了企业AI应用的成熟度。
机器学习的AI(ML-Based AI):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找规律、做预测的AI系统。这些系统常和优化算法配合使用,能增强或自动化决策过程。
生成式AI(GenAI):能从非结构化数据中学习并生成全新内容的AI技术。它创造的内容相似但不重复。
AI代理(Agentic AI):基于一个或多个软件实体构建的AI解决方案。这些实体能在数字或物理环境中感知、决策、行动并实现目标。
机器学习的AI(ML-Based AI):优化的引擎
基于机器学习的AI是推动供应链变革的核心力量,案例库中相关案例是最多的。它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力,解决了传统方法搞不定的复杂问题。
服装零售商GUESS用ML模型整合了50多个关键变量。季节性、促销活动、门店属性,甚至店内同类产品的组合情况都考虑进去了。他们能精确预测到"某个SKU在某个门店某一天"的需求。结果?全价销售率提升了5%,季末积压库存大幅减少。
思科的预测团队更厉害。他们用因果AI深入分析全球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竞争因素对需求的真实影响。不是简单看历史销售数据,而是找到需求背后的根本驱动力。这样构建的预测模型更有韧性,即使在市场环境发生结构性变化时也能保持高准确性。
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和辉瑞都用ML技术动态调整经济订货量和安全库存。大量SKU实现了"无接触式"自动化处理。
捷豹路虎在全球半导体短缺危机中,用ML优化复杂的车辆生产计划。AI系统能模拟不同排程方案对产量的影响。根据订单年限、市场平衡等动态规则调整,还能主动识别潜在的零部件短缺问题。结果是未排程的车辆减少了32%。
思科的"AI Armor"和"ARGUS"系统展示了如何用ML构建主动的质量防线。AI Armor通过分析内外部海量数据,在零部件问题升级为重大质量事故前发出预警。异常检测的平均时间缩短了两周以上。
联合利华的虚拟海洋控制塔(VOCT)整合了100多个节点(包括250多家物流服务商)的数据。结合卫星跟踪提供的实时船只位置和速度数据,对海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风险评估。
施耐德电气连接了250多个系统,为10万家供应商创建了"单一事实来源"。在此基础上,他们用ML进行规范性分析:自动检测价格异常、监控合同条款合规性、对海量采购支出进行智能分类。这帮公司节省了超过1亿欧元。
思科的智能退货引擎(IRE)用ML模型解析客户提交的故障描述文本。能准确预测硬件是否真的故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智能诊断取代了冗长的人工判断,将首次修复率从88%提升至96%,客户满意度也从88%上升到95%。
这些ML案例告诉我们,最有影响力的应用不是孤立的"点解决方案",而是构建在统一数据基础上的"智能系统平台"。思科的ARGUS、施耐德电气的采购平台,它们不只是一个模型,而是连接了数十乃至数百个后台系统、整合了多个业务功能的"数据大脑"。
ML的真正力量在于从优化单一任务跃升至优化整个端到端流程。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从零散的ML项目,演进为构建一个整合的、跨职能的供应链"智能决策系统"。
内容、代码与交互:生成式AI的兴起
如果说机器学习AI是优化供应链"数字"世界的引擎,那么生成式AI就是解锁"知识"世界价值的钥匙。GenAI的核心优势在于理解、处理和创造非结构化数据,这正是传统ML模型的短板。
海尔的工厂有近2000台设备,维修知识分散在51个技术子领域,新员工培训要六年。他们开发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专家系统。整合了10万条维修记录和1000多份标准作业程序,用知识图谱组织起来。设备故障时,维修工程师只需输入故障代码,系统就能快速提供专家级的诊断分析和维修方案,还能自动生成维修报告。
强生公司的计划人员过去要花大量时间从数百万个数据点中解读和总结关键信息。他们开发了GenAI"计划师助手"。这个工具提供智能搜索和摘要功能,将超过五小时的信息收集工作缩短至几分钟。更重要的是,它能帮计划人员快速获得基于事实的洞察,从而与业务伙伴更有效沟通。
拜耳在变革项目中面临传统流程设计耗时、容易出错的问题。他们开发了名为"The Ninja"的GenAI解决方案,能自动创建专家级的业务流程定义。这个AI不仅能生成流程,还能分析潜在风险并提出缓解策略。几分钟内完成过去需要数天的流程定义。
这些GenAI案例揭示了超越直接成本节约的更高层次价值:"被重新部署的专业知识的价值"。GenAI带来的真正回报,不只是让任务变得更快,而是让高技能、高成本的专家从低价值、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专注于高价值、战略性的工作。
自主前沿:AI代理的实践
代理式AI代表了供应链AI应用的前沿。它将机器学习的分析能力、生成式AI的推理与交互能力以及任务执行能力融为一体,创造出能够自主行动的系统。
Gartner案例库中唯一的代理式AI案例是联想的智能产品配置器。这说明这项技术才刚刚开始。
联想的解决方案并非一个单一的AI模型,而是一个多代理系统。其架构的核心要素包括:
知识库: 系统首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其中包含了历史采购数据、详细的产品信息、市场营销策略和客户画像等上下文信息。
工具包(Toolkit): 系统将多个现有的联想配置系统(如用于检查配置策略、库存策略、集成级别的系统)集成为一个“工具包”。这些系统通过API等方式暴露其功能,供AI代理调用。
协同工作的大脑: 系统由“协同工作的代理”组成,它们共同努力,以提高配置推荐的效率和准确性。
工作流程推演:基于案例描述以及对通用代理式工作流的研究,可以推断出该智能配置器的典型工作流程:
感知(Perceive): 一个主代理接收到来自外部销售团队成员的配置请求,这个请求很可能是通过自然语言提出的(例如,“我需要为客户X配置一台用于AI训练的服务器,预算Y,要求Z”)。
规划(Plan): 主代理将这个高阶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子任务,例如:验证组件兼容性、查询实时库存、核实价格、应用当前的市场推广策略、计算预计交付日期等。
行动与编排(Act & Orchestrate): 主代理开始执行计划。它不会自己执行所有计算,而是像一个项目经理一样,调用其“工具包”中的其他专业系统或专门的子代理来完成特定任务。例如,它会向库存系统API发送请求以查询某个GPU的可用数量,向ERP系统API请求获取价格信息。
推理与决策(Reason & Decide): 代理收集并综合所有子任务返回的信息。在这一步,它展现出真正的智能。如果发现客户请求的某个组件缺货,它不会简单地停止,而是会根据知识库中的兼容性数据,主动寻找一个性能相当、有库存的替代品,并进行决策。
响应(Respond): 最终,代理将一个完整的、经过验证的、可执行的产品配置方案和报价,以清晰的格式呈现给销售人员。
联想案例的成功不只在于AI模型的智能,更在于"工具包"的成功整合。AI的价值是通过编排和调用现有系统来实现的。这引出一个重要结论:阻碍企业部署代理式AI的最大瓶颈,往往不是AI技术本身,而是遗留系统的现代化程度。
这不是巧合。它表明一旦企业成功构建了AI所需的基础能力,如强大的数据平台和高技能的AI团队,创新的"飞轮"就开始转动。
快递大变革:“纳税新规”落地、社保加强征管,这次反内卷谁会被淘汰?
1064 阅读2025年京东物流贵州大件宅配、白云区资源招商
584 阅读京东物流2025运输业务招标
569 阅读四川首个低空冷链物流项目启建
548 阅读美团闪购联合华为共建“骑手补给站”
515 阅读运满满“倒货清源”行动成效显著:首月处理超26000个违规账号
577 阅读桥水基金清仓阿里、京东等中概股
557 阅读淘天集团内部更名为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天集团
545 阅读京东物流上半年总收入985.3亿元,同比增长14.1%
480 阅读8月19日起,饿了么将开启“假一赔四”
46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