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亚马逊供应链的“北极星”指标:Fast Track

[罗戈导读]亚马逊将"客户至上"理念转化为供应链核心指标"Fast Track Instock",通过客户视角反向构建运营体系,实现成本与体验的平衡。

如果你问任何一位供应链总监,他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答案几乎都会包含"客户至上"。但如果你再问他们,供应链的年度考核指标是什么,答案就会变成:物流成本占比、库存周转率、采购成本节约率。

这种现象很矛盾。反映了供应链管理中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如何将抽象的"客户至上"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运营目标?

大多数企业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败下阵来。最终退回到了相对容易量化的成本指标。毕竟,成本是具体的、可控的。而客户满意度似乎是模糊的、难以把握的。

在亚马逊的每个会议室里,都有一把特殊的空椅子:"客户的椅子"。无论是产品规划会议还是运营决策会议,这把椅子都在提醒所有参会者:房间里最重要的声音来自那个不在场的人—客户。

当团队在讨论是否要削减配送成本、是否要限制退货政策、是否要调整库存策略时,他们必须问:"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客户会怎么想?"

这一原则直接定义了亚马逊供应链的角色。供应链不仅仅是一个成本中心,更是实现客户承诺体验的核心引擎。整个供应链的设计都围绕客户的核心需求展开。以终为始,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反向构建所有流程和系统。

“Fast Track” 指标诞生记:逆向工作法

“客户至上”的原则通过一种独特的方法论,“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得以实现。在亚马逊,任何新项目的启动,都不是从技术或产品开始,而是从撰写一份模拟的内部新闻稿和常见问题解答(FAQ)开始,这份文档完全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清晰地阐述了新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有兴趣的朋友客户搜索一下Kindle的新闻稿,堪称经典)

Fast Track Instock (FTI) 指标正是这一方法论的完美产物。它的诞生源于对理想客户体验的描绘:“我能轻松找到想要的商品,它有现货,价格公道,并且能快速送到我手中。”

有了这个目标,亚马逊把它详细拆解。其定义就变成了一个计算公式:“在所有产生‘浏览量’(Glance Views)的商品详情页面中,那些由赢得‘购买按钮’(Buy Box)的报价所覆盖,并且商品在离客户相近的仓库有库存,以及位于可拣选位置的ASIN(亚马逊标准识别码),所占的百分比”    

这个公式每个组成部分都精确地对应着客户体验的一个关键维度:

  • 浏览量 (Glance Views) - 客户的声音:这是FTI公式的基石。一个"浏览量"代表客户在搜索结果或推荐列表中点击并查看了某个商品的详情页。这体现了真实的客户兴趣,与仅仅是曝光的"展示量"有本质区别。亚马逊将浏览量视为衡量客户需求和意图的最直接、最实时的信号。客户在用点击"投票"。

  • 赢得购买按钮 (Buy Box Winning Offer) - 最佳选择:该商品必须是详情页上默认的、首选的购买选项。这个元素将价格、卖家绩效和配送速度等关键因素纳入了考量,确保客户看到的是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报价。   

  • 库存状态 (Inventory Status) - 商品的可得性:商品必须真实存在于亚马逊的仓库或经过认证的第三方卖家(MFN)仓库中,处于随时可以履行的状态       。这直接将指标与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的物理现实联系起来。

  • 履约就绪 (Fulfillment Readiness) - 速度的承诺:商品必须符合“Prime”资格,即能够享受亚马逊标志性的快速、免费配送服务       。这直接关联到物流和配送承诺,是构建客户忠诚度的核心支柱。   

“Fast Track”实践:从网络规划到日常运营

在亚马逊的供应链体系中,“Fast Track”不仅仅是一个高层的战略指标,更是渗透到每个团队日常运营的行动指南。当我们深入观察亚马逊供应链团队的工作方式时,会发现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正在重塑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实践。

首先是网络模式的变化,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层的洞察。亚马逊开始了从全国性网络向本地化、多层级(multi-echelon)网络的战略转型。其核心思想是将库存前置,尽可能地靠近终端消费者(点击看详细介绍)。这催生了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建筑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处理日常用品的大型FC、处理大件商品的非分拣FC、服务于当日达订单的更小的本地FC,以及为下游FC供货的区域性配送中心。

管理如此复杂的网络,需要一个强大的“大脑”。这个大脑就是亚马逊的供应链优化技术(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 SCOT)团队(点击看详细介绍)。

SCOT团队他们开发了一套前所未有的库存规划系统,其核心是一个“多商品、多履约中心、有容量限制的优化模型,旨在为多种配送速度和动态履约策略优化库存水平”     。他们的目标就是基于“Fast Track”指标体系。 

运营团队的目标也由这套指标在高效驱动。采购团队的工作日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传统的品类规划会议被"浏览量分析会"所取代。

每周一的晨会上,团队不再讨论哪些商品的毛利率最高。而是分析过去一周哪些ASIN的浏览量出现了显著增长。数据分析师会实时呈现热门搜索关键词和页面停留时间的变化趋势。供应商管理岗位据此调整采购优先级。

这种转变最直观的体现是决策速度的提升。以往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新品引入流程,现在可以在几周内完成。当系统检测到某个品类的浏览量激增时,采购团队会立即联系相关供应商,甚至主动寻找能够快速供货的新供应商。

指标外部化:“客户体验指标”仪表盘

随着亚马逊平台第三方卖家的比重日益增加,确保所有卖家都能提供与亚马逊自营相媲美的客户体验,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亚马逊在卖家中心(Seller Central)推出了“客户体验指标”(Customer Experience Metrics)仪表盘     。这个工具将亚马逊内部的核心优先事项,以一种清晰、可操作的方式,展现在所有第三方卖家面前。   

该仪表盘包含四大核心指标,每一个都与“Fast Track”的三大支柱遥相呼应:

  • Prime资格 (Prime Eligibility):衡量卖家的商品是否符合Prime标准,直接鼓励卖家使用FBA或SFP(Seller Fulfilled Prime)服务,从而确保快速配送。   

  • 有货率 (In-Stock Rate):追踪卖家保持商品有货的能力,并明确指出缺货对客户体验的负面影响。  

  • 价格竞争力 (Price Competitiveness):此指标的衡量标准极为严苛,它并非将卖家的价格与平台内其他卖家比较,而是与亚马逊外部的竞争对手(如Walmart.com)进行比较。这充分体现了亚马逊致力于成为全渠道价格领导者的决心。   

  • 选品完整性 (Selection Completeness):奖励那些在亚马逊上提供广泛产品目录的卖家,鼓励他们将亚马逊作为核心销售渠道,从而丰富平台的整体选品。

对其他企业的战略建议

对于希望从亚马逊模式中汲取经验的企业而言,其成功和失败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 找到你的"北极星"指标;企业必须识别并定义一个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北极星"指标。这个指标必须代表真实的客户价值,而非内部运营的虚荣指标。它应该像FTI一样,能够统一不同部门的目标。

  • 建立数据驱动的文化;指标本身毫无用处,除非有能够实时衡量它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及一个被授权根据数据采取行动的组织文化。

  • 统一整个生态系统;亚马逊的模式显示了将内部标准扩展到外部合作伙伴的巨大威力。企业应思考如何使其供应商、分销商和合作伙伴围绕其核心客户承诺进行协同。

  • 拥抱"永远心怀不满的客户";企业应采纳亚马逊的理念,即客户的期望永远在提升。衡量、优化、迭代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对于下一代企业而言,挑战在于如何驾驭这种追求卓越的能量,同时避免其带来的破坏性副作用,从而实现一种更平衡、更负责任的增长。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下一篇:2024年SHEIN英国销售额达20.5亿英镑,同比增长32.3%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早鸟优惠】上海公开课:物流销售及客户管理精华汇编(9月18-19日)

  • 时间:2025-07-15 ~ 2025-09-18
  • 主办方:顺如亿徕
  • 协办方:罗戈网

¥:3688.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7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