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Nike CEO Mark Parker站在投资者面前,宣布了一个大胆的"Consumer Direct Offense"计划,后升级为了“Consumer Direct Acceleration, CDA”。这家全球运动品牌巨头要彻底改变游戏规则:从依赖批发商的传统模式,转向直接面对消费者。
这不是简单的渠道调整。这是一场关于未来战略的豪赌。Nike随即宣布不再向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平台进行供货。
2024年6月Nike公布了灾难性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核心的NIKE Direct和NIKE Digital渠道收入分别同比锐减8%和10%。公司同时给出了悲观的2025财年指引,耐克股价在次日崩盘近20%。
一部分购买了耐克股票的投资者,将Nike公司及其部分高管(包括CEO和CFO)告上了法庭。他们起诉的理由是:Nike在公开场合(如财报会议、新闻稿)反复、虚假地宣传其“直面消费者(D2C)”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误导了投资者,但实际上公司内部的供应链和运营却一团糟,无法支撑该战略。
原告方还向法庭提交了长达292页的修正版诉状,其中包含了大量来自Nike前员工(机密证人)的证词,详细揭露了D2C战略在供应链、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性失败。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手的内部信息,让我们了解Nike在企业业务转型后,如何造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乱象。
Nike作为Gartner供应链TOP25的常客,管理层也深知要支撑DTC战略,必须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供应链。
2019年收购Celect就是关键一步。这家MIT孵化的公司的产品是超本地化需求预测。他们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分析消费者行为、地理位置、季节趋势等各种数据,为每个商品在每个区域提供精准预测。
Nike的期望很简单:从"推式"供应链转向"拉式"供应链。不再是凭经验猜测,而是让数据说话。
库存可见性也必须革命性提升。在批发模式下,只要保证及时交货就够了。但在DTC模式下,Nike必须能够告诉消费者:这件商品在你附近有没有库存,什么时候能送到。
于是Nike大手笔投资RFID技术。几乎所有产品都植入了RAIN RFID标签,涉及数亿件商品。目标很明确:将库存准确率从行业平均的65%-75%提升到接近99%。前CEO马克·帕克说得很直白:RFID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库存视图"。这种近乎完美的可见性为"2X Speed"战略奠定了基础。
在物流中心,Nike部署了超过1000个被称为“Cobots”(协作机器人)的自动化设备。这些机器人协助员工进行商品的分拣、包装和搬运,极大地提升了订单处理的速度和能力。这项投资使其在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关键市场的数字订单处理能力翻了三倍。
有了先进的数字引擎,还需要现代化的实体网络支撑。
Nike彻底抛弃了传统模式。过去严重依赖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单一中心化分销中心,现在转向多节点的区域性网络。
美国西部(洛杉矶)、东部(宾夕法尼亚)、南部(德克萨斯)都建立了新的区域服务中心。欧洲除了比利时的主要物流园区,还在马德里增设了新的区域中心。逻辑很简单:把库存放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实现更快、更精准的交付。
看起来Nike的供应链为业务转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Nike Live"概念店,是DTC战略的实体展示。门店不大,主打社区化服务。洛杉矶Melrose店就是代表作。这些门店专为忠诚会员设计,像社区中心一样亲切。门店最大的亮点是选品方式。所有商品都根据当地线上销售数据决定。消费者网上买什么,门店就卖什么,真正实现了数据驱动零售。
而诉状的证人证词揭示,“Nike Live”的扩张计划从最初的200家被大幅削减至75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的执行不力。新店开业时经常没货。女性产品线更是重灾区,货架经常空着。女性消费者本来是主要收入来源,结果让她们空手而归。
为什么做了充足准备的Nike供应链会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
核心证人CW-1的证词说出了真相,Nike并未投资建立一个独立的、为DTC业务量身定制的分销端到端的系统和流程,甚至从未为此设立专门的计划和库存分配团队。
Nike试图用其为批发业务设计的、长达18个月的提前订货周期和僵化的分配体系,来支持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补货的 DTC 门店。这种根本性的错配导致了严重的运营问题。
CW-1直言不讳地将这个系统形容为“不可能成功”,并且“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如果连最基本的商品到店都无法保证,销售就无从谈起
供应链问题在公司内部早就暴露了。很多人向高层反映过。管理层怎么回应?他们说建独立的DTC分销系统"成本太高"。所以拒绝投资,拒绝根本性解决。
2023年,Nike开始了一次重大调整。公司重新拥抱曾经疏远的批发合作伙伴。主动恢复与DSW、梅西百货等零售商的合作关系,也重新回归了亚马逊平台。这些都是Nike在DTC攻势期间切断或大幅缩减合作的伙伴。
Nike从激进DTC转型到"平衡市场"的调整,体现了对数字化系统价值的重新认识。数字化能力不仅要服务自营业务,更要通过系统整合为整个生态创造协同价值。Nike现在拥有1.5亿会员的数据资产,这是转型前不具备的。这些数据不仅服务自营渠道,也能为批发合作伙伴提供市场洞察。
Nike在供应链的“硬件”和“软件”层面(即技术投资)做得并不差,但在更根本的运营流程、组织架构和执行能力上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场转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先进的技术工具无法自动修复一个存在根本性缺陷的运营模式。
最优秀的供应链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也不是某个环节最高效的,而是端到端流程最高效、跨部门协同最有效、快速迭代能力最强的。
这种系统性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或许就是未来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制胜的关键所在。
白犀牛B轮融资总额近5亿,顺丰三度加注,车规级无人车加速落地!
967 阅读运满满“倒货清源”行动成效显著:首月处理超26000个违规账号
647 阅读一家物流公司的崩塌,从路径依赖开始
529 阅读仓库通道宽度如何计算?叉车安全如何管理?一篇讲透仓储作业关键细节
475 阅读圆通“智驾接龙”跑出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
424 阅读阿里推出“饱呗运力”,入局校园即时配送
430 阅读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开业
416 阅读先进算力新选择|2025华为算力场景发布会暨北京xPN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452 阅读耐克 D2C战略遭遇集体诉讼:证据直指供应链运营
457 阅读菜鸟牵手健力宝为供应链提速:工厂直达冰箱仅需24小时
4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