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物流人重复犯错,不要总让“马虎”背锅

[罗戈导读]"马虎"二字,掩盖了太多本应被正视的问题。真正的职业素养,不是不犯错,而是不重复犯错。

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作中,"马虎"似乎成了一个万能借口:

货物发错了?"哎呀,不小心看错了";配送延迟了?"路上有点堵,疏忽了";单据填错了?"太忙了,没仔细核对"。

每当类似问题发生,当事人和管理者最常见的反应是:“这次是马虎了”“下次注意就行”“人嘛,难免犯错”。

但当我们深入观察会发现,物流行业的许多错误并非单纯的“马虎”,是更深层的逻辑漏洞。

"马虎"二字,掩盖了太多本应被正视的问题。真正的职业素养,不是不犯错,而是不重复犯错。

接下来,分享几点看法:

01

马虎

管理他人还是自己不要模糊化处理

当管理者脱口而出“这次是马虎”,本质上是在逃避对问题根源的追问。

究竟是操作者的个人失误,还是管理体系的失灵?物流链条长、环节多(从订单下达到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签收反馈),每个节点都可能因“模糊化处理”埋下隐患。

真正的负责,是把“马虎”的原因具体量化出来,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法。

 1.1 把“他人马虎”当作挡箭牌,忽视管理责任

在许多物流企业中,当错误发生时,管理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员工的问题”——分拣错了是拣货员马虎,配送延迟是司机马虎,单据填错是仓管员马虎。

这种做法虽能暂时缓解团队内部的紧张气氛,却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比如,是否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工作流程是否存在漏洞?激励机制是否合理?

当管理者把所有问题推给一线员工,却对管理流程、系统工具、培训体系视而不见时,“马虎”就成了最廉价的借口。

比如,某物流企业618大促前,入职了一批新员工,工作中经常犯错,深入调查之后发现:仅接受1天培训就直接上岗;货位标识模糊,相似SKU放在相邻位置;复核环节形同虚设。

 1.2 对“自己马虎”选择性失明,纵容低效习惯

更隐蔽的问题是,许多管理者对自身的“马虎”选择性失明。

他们可能忽视流程漏洞(如未规定复核)、默许操作随意性(如允许口头传达关键指令)、纵容低效习惯(如依赖人工记录而非系统录入)。

这种“只盯别人不盯自己”的态度,让“马虎”开始层层传导,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组织文化。

当管理者自己把"马虎"当作习惯性借口时,实际上是在拒绝成长。

比如,某物流公司的调度主管,习惯通过电话口头安排司机任务,却从未要求司机书面确认或系统录入。

当司机记错送货地址或漏接重要备注时,主管只会批评“你怎么这么马虎”,却从不反思:为什么不用更可靠的TMS系统?为什么没有建立任务确认机制?

 1.3 模糊化处理不能解决问题,容易恶性循环

无论是将责任推给他人还是自我原谅,模糊化处理错误本质上都是一种短视行为。

"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这种处理方式导致:犯错成本过低;同样错误反复出现;团队形成"犯错无大碍"的认知。

它阻碍了问题的根本解决,使得同样的错误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反复上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长此以往,物流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乃至企业形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某物流企业统计显示,对错误进行模糊化处理的团队,同样错误重复发生率达63%,而明确追责并改进流程的团队,重复错误率仅9%。

02

量化

重复犯错的原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

物流行业的操作高度依赖细节,而重复犯错的背后,往往藏着可量化的具体问题。

把“马虎”的原因拆解到具体环节,我们会发现:犯错的原因通常逃不出三类——能力不足、不守规矩、验证缺失。

只有通过数据统计与流程拆解,才能找到真正的“病根”。

 2.1 技不如人,个人的能力短板是硬伤

物流行业涉及仓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重复犯错,有时确实是因为个人能力与岗位的要求不匹配,无法胜任当前工作。

当能力不足未被正视,所谓的“马虎”就成了能力问题的遮羞布。这种情况下,提升个人能力是关键。

企业应提供系统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员工自身也应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比如,仓库里的叉车司机,在拐弯时有时候会撞到墙或者货架上,如果你问他本人,他肯定会说是不小心,实际上,就是技术没有练到位。

 2.2 不守规矩,任何操作都有约束条件

物流行业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这些规范是保障物流顺畅、减少错误的重要基石。

分拣打包需要复核实物信息是否与订单一致,运输需要按客户要求的时效表执行,单据交接过程中需要双方签字确认。

但许多错误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有人图省事跳过复核步骤,有人为赶时间简化操作流程,有人认为“偶尔一次没关系”。

当规则被人为弱化,“马虎”就成了违规操作的借口。

某运输公司频繁因“超载被罚”,司机抱怨“客户非要装那么多,我们也没办法”。但核查后发现,90%的超载订单是为了“多赚运费”默许装货,且未严格执行“称重复核”流程。所谓“马虎”,实则是对“载重限制”“合规要求”等基本规则的漠视。

 2.3 不懂交叉验证,单点依赖必然出错

物流运作涉及多个环节的协同,单一节点的疏漏可能被后续环节放大,交叉验证是一种重要的作业质量控制手段。

致命错误往往源于:仅靠一人核对重要数据;无冗余设计的关键环节;信息传递依赖单一渠道。

通过不同岗位、不同方式对同一信息进行核对,可以有效发现并纠正错误。然而,许多物流人由于缺乏这一意识或习惯,往往在单次操作后就认为万事大吉,结果错误频出。

比如,在仓库里的朋友应该清楚,盘点的方法中,有一个叫“移动盘点”,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当天操作过的货位进行盘点,这个盘点其实就是对于拣货员拣货的行为做的一次交叉验证。

03

方法

那些优秀的物流人如何做到不贰过

物流行业的优秀从业者,并非天生不犯错,而是掌握了“不贰过”(不重复犯错)的方法论。

他们的经验揭示了一个事实: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错误的方式重复错误。

不贰过的本质,是“用系统对抗人性,用流程替代侥幸,用反思推动进化”。

 3.1 拒绝借口,“是人就会犯错”不是挡箭牌

人们在面对自身过失时,最常使用的辩解之词便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一说法固然成立——犯错确实是可以理解,但绝不能以此作为行事准则。若在行动前便预设容错空间,失误必然如影随形。

职场中每个环节都应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零缺陷为目标全力以赴。

须知错误本身绝无光荣可言,当失误被赋予某种崇高意义时,其本质危害反而会被华丽辞藻所遮蔽。

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弱化责任意识,更会消解持续改进的动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真正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对每个细节的严谨把控,而非对既成错误的合理化解释。

 3.2 一次做对,用系统思维替代“事后补救”

一次把事情做正确,是物流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这要求物流人在工作中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一次做对的关键,是把“避免犯错”嵌入操作流程的前端,而非依赖后端的“检查补救”。

同时,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等。

高效的工作方法,如事前之“5W2H确认法”,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为何/如何/多少;事中之“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事后之“三不放过”,原因未查明/责任未明确/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高效的防错设计,如颜色 区分之冷库中不同温区托盘用蓝、红、黄三色,一眼识别;形状防呆之冷藏车厢挂钩必须“U 型”才能扣紧,反向无法插入。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持续精进,复盘-行动是最高级的成长

反思是成长的阶梯,优秀的物流人懂得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如今天哪一步可能出错?为什么没出错?如果出错了该怎么改进?

他们会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他们还会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物流行业的进步,本质是通过不断反思与迭代,把“经验教训”转化为“系统能力”。那些从不复盘的人,注定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摔倒。

正是这种时时反思、保持精进的精神,使得他们在物流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写在最后

物流行业的错误从不是简单的“马虎”二字可以概括——它是管理漏洞的暴露,是能力短板的警示,是规则漠视的代价。

当我们将所有问题都推给“马虎”,实际上是在逃避真正的责任:管理者逃避了流程优化与团队赋能的责任,员工逃避了自我提升与严谨操作的责任。

优秀的物流人从不把“马虎”当挡箭牌,而是用标准化流程、技术工具、复盘文化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中。

他们明白:每一次重复犯错,都是对客户信任的消耗;每一次“下次注意”,都是对专业精神的亵渎。

物流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不贰过”能力的竞争——只有拒绝模糊化处理、量化问题根源、用方法论替代借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长期生存的门票。

别再让“马虎”背锅了,真正的责任,在每一个物流人的行动里。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物流企业摊上不合格的一把手,就是灾难
下一篇:健之佳:拟2400万元出售秦皇岛物流中心资产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早鸟优惠】上海公开课:物流销售及客户管理精华汇编(9月18-19日)

  • 时间:2025-07-15 ~ 2025-09-18
  • 主办方:顺如亿徕
  • 协办方:罗戈网

¥:3688.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7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