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什么?过去,物流只需要 “把货送到”;前些年,物流可能是“把货又快又安全又便宜送到”;现在,物流是“精准、高效、高性价比、高质量、个性化交付”。
时代在发展,对于物流的要求也在发展。传统分散式物流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供应链对高效、精准、可持续的需求。
中储智运看到了AI在未来社会经济贸易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挖掘到了多式联运在物流行业升级转型中的可能性,甚至还创造性将两者结合,推出了“AI+多式联运系统”。一下将运输效率、调度优化、精准送达、成本优势、绿色可持续一网打尽。
多式联运不是新鲜词汇,已经在物流行业提了很多年,也出台了不少多式联运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发力多式联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杨国栋表示多式联运能够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有效降低交通物流全链条运行成本。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测算,预计到2027年,将有5-6%的货运量由公路运输转变为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占比的提升将促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下降0.25%-0.3%。
然而,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年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达到5.92亿吨,同比增长16.2%,但与发达国家30%-40%的多式联运比例相比,中国的多式联运占比仍不足15%。
为何大家都知道多式联运好,政策也力撑多式联运,但发展速度仍显缓慢呢?这里主要有4大干扰:基础设施衔接不畅、标准规则不统一、数据信息孤岛、服务能力不足。信息碎片化让协同困难,一单到底缺乏信息化基础;运输资源、仓储资源等分散让调度困难、空驶率高、浪费严重;端到端全程可视化追踪缺失让整个链条断链,服务质量、客服能力、运输效率提不上去。
但物流走到今天,多式联运已经是不得不提上日程的功课。一方面政策要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多式联运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企业发展本身也到了这个阶段,供应链参与方面临复杂场景下的长链路协同挑战,客户需求走向个性化、高质量和即时服务的要求,供应链链路复杂化和动态风险管控需求攀升,加上双碳目标驱动企业满足绿色可持续要求。多式联运成为所有物流企业接下来的必修课。
那么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做好多式联运?
中储智运看到了AI对于多式联运的推动力,其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了一套数智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正式推出“AI+多式联运系统”。
据悉,该系统通过海量复杂数据处理技术,实时分析公铁水运输网络时效、成本、拥堵、天气等数据,应用多式联运混合优化算法平衡时间、成本和资源利用等多维度需求,形成上千种潜在物流组合方案并进行AI比对,为客户提供“时效优先”“价格优先”等多种维度的智慧多式联运方案,实现物流方案“一键生成”。
目前该系统已全面支持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比较优势与组合效率,配合“一单制”实现运输结构优化、降本增效。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单制”,打破了原先各环节孤立的情况,中储智运可以支持公铁水任意组合场景的一单制散货运输。其通过定制“多式联运订单”“货物物权提单”电子单据,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管理,并通过加盖电子签章、区块链存证等方式,确保提货凭证真实安全有效,从而为托运人实现业务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显著提高不同运输方式转化的单证、手续等流转效率。同时,配合研发的相关金融、保险等产品,全方位维护整套多式联运系统。
而在这一套“AI+多式联运系统”之下生成的智能组网路由方案相较原先的人工方案,不仅大幅缩短方案生成时间,还平均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5%。
那么为何是中储智运率先推出这套多式联运系统?
首先是顶层架构完善——中储智运构建了全域协同的多联服务生态体系。这套系统采用开放式一体化多式联运平台架构,集成汽运平台、铁运平台、空运平台、海/水运平台、场站管理平台、业财一体平台以及订单中心、主数据、AI组网路由、大数据平台等能力,支持业务过程中多角色(托运方、运营方、运力方、收货方)参与在线协同,实现多式联运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其次是多年的资源、经验积累形成了规模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根据中储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储智运董事长房永斌介绍,中储智运生态中已经合作货主企业超过5万家,涉及钢铁、煤炭、化工、有色、轻工、矿石、粮食各类行业及新三样等;整合社会运力超过305万,水运船舶资源超3.2万艘,与国家铁路局建立合作,覆盖全国公路线路超过6万条,水运航线4400条。并通过中欧、中俄、中亚班列、国际海运、汽运覆盖欧洲、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2024年平台全年货运量达到了4.9亿吨。
再次,中储智运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化。这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广泛的硬件设备铺设以及庞大的合作资源注入。根据房永斌介绍,当前平台已经集成北斗定位及物联网技术,提供精准定位、电子围栏、轨迹跟踪、场站门禁、视频监控、异常预警等多元化功能,实现公铁水全程轨迹监控和多式联运各节点可视化。加上在整个多式联运环节中涉及的重要仓储、场站、港口、码头、园区内,提供场站门禁、地磅、视频监控等一系列能力,实现供应链节点的可视化。
此外,就是AI能力上,中储智运有自己创新研发的物流大模型,能够深度渗透网络货运、数字供应链、业务支持、内部管理及技术研发等核心场景。大模型之下,中储智运可以综合考虑货物特性、运输成本、时效要求、碳排放等多维因素,实现了运输方案的智能生成;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季节性变化、市场动态等因素,预测未来多日的运输需求,从而科学安排运力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企业差异生成个性化、精准的智能运输方案,可以基于积累的海量真实一手业务数据,打造物流大数据可视化及分析平台,提供运价、运量指数、运价查询与预测、货物流量流向等分析功能,从而辅助企业决策。
据悉,目前中储智运这套多式联运系统依托AI算法对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可在秒级完成智能组网方案生成,方案采纳率提高9%,帮助提升车货匹配成交10%、证件审核效率35%、回单审核效率15%,最终平均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5%。
当前,中储智运智慧多式联运系统在“北粮南运”、“疆棉外运”、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行业涵盖电子产品、设备、百货、汽车、炭黑、光伏产品等多个品类,仅仅“北粮南运”上,中储智运将黑龙江、吉林大豆运输至江西、河南等地,运力匹配时效提升了60%以上。
以“蒙煤外运”解决方案为例,中储智运帮助某家内蒙的主营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进行多式联运尝试。这家企业此前一直依赖传统物流模式,煤炭经铁路站台采购后全环节委托代发,缺乏自主管控。因此随着业务扩展,其货物安全、物流成本、全流程可视化管控都出现问题。
中储智运为其设计了一套覆盖煤矿坑口到港口多式联运一体化数字物流解决方案,依托智慧多式联运系统整合运力资源,重塑运输链路,特别是在季节性需求波动期,能提前调配运力资源,有效避免了以往的运力短缺和浪费。合作后不仅帮助其实现了运输时效提升,因为实现从坑口到港口的全程无缝衔接,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20%,成本上更是节省了5%,年节省成本大约在480万元。
对于未来多式联运的发展,中储智运也有了自己的明确方向。房永斌表示,未来中储智运将聚焦三大方向深化发展。
一是深耕 AI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多式联运智能化瓶颈,通过算法迭代优化运力匹配与路径规划,以技术赋能提升服务精度,为客户创造超额价值,为行业迭代注入核心动能。
从AI辅助决策到AI自主决策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方向已然清晰,谁能率先拿下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物流网络,谁就能抢下赛点。
二是拓展多式联运生态,扩大服务覆盖维度,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构建融合高效的智慧物流生态网络,强化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
中储智运依靠曾经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规模化优势持续推动行业数据标准统一,鼓励企业间数据共享,构建多式联运数字生态圈。中储智运明白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较量,而是生态系统的竞争。
三是升级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聚焦降本增效与供应链畅通,精准破解产业链堵点、卡点,提升供应链韧性,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物流支撑。
多式联运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储智运率先入场,既实践了央企担当,也抢下了行业竞争主动权。
京东服务+招商-机器人安装服务商
2340 阅读2025上半年物流十大事件:2.5亿日即时单、37%企业AI化、快运80天破万吨神话、5.5亿战略投资、462亿碳交易……
2189 阅读顺心捷达入股德坤、满帮与百世合作、三志融辉亿元投专线……|零担物流上半年大事件
1945 阅读站比车重要?物流车辆调度逻辑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
1755 阅读圆通速递在江西成立物流新公司
1445 阅读义乌快递价格上涨
1326 阅读拥抱不确定性:“随机优化模型”重塑供应链决策
1292 阅读经典论文精讲:《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物流的新名称》
1280 阅读湖北首家本土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成立
1280 阅读苹果宣布在沙特开展零售业务
124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