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成“双循环”,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消费互联网优势,把供给和产业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互动,也就是要把零售消费的数字化需求,跟上游供给的数字化连接起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如是说。
在近日举行的“新发展蓝图下数字经济财税治理” 论坛上,高红冰表示,中国“双循环”源于消费,消费的形成取决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当然也取决于能不能让产品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推动做出购买决策。目前,中国消费的数字化程度已高于发达国家,而供给方面,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或者产业的数字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待继续提升以匹配消费的数字化水平。
目前,中国企业数字化最主要的特征和趋势是所有制造业品牌企业都要想办法直接卖货给消费者。这样最大的优势是触达消费者,获得消费洞察,用消费洞察的数据来决定生产设计和产品开发,进而实现更好的需求和供给的匹配。
高红冰说,以前的工业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去匹配大规模零售,当个性化的需求普遍存在的时候,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就难以匹配个性化的需求;如今,生产活动中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怎么用规模化的生产制造去匹配个性化的需求,而数字化和大数据应用就是最好的答案。
制造业企业绕过经销商,直接接触消费者,这种转型导致企业全局优化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今后十年到二十年,是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的“安装期”。新基建不仅是政府,更是大量社会和企业部门都要用云、用数据形成智能化,改进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能力及水平。
只有这样,消费端和供给端才能全部打通,形成高效洞察、高效连接的体系,而不是分离的两套体系。这个体系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流动打通,企业就可以把产品跟消费者实现更好地结合。高红冰认为,这是讨论商业数字化以及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方向。
高红冰说,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不断创新是发动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不断地沉淀分析,改变价值链的价值。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中,用数据训练系统的智能化是趋势,软件化是趋势,创新是趋势,普惠是趋势。数字技术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变,让边缘小微企业和边缘人获得好处。
例如,支付宝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可以在买和卖中付款的金融解决方案;淘宝可以让边远农村居民像北京市民一样购买任何一件商品,这是普惠的价值和特征所在。
高红冰说,在已经快速数字化的人和不想数字化的人之间会出现鸿沟,所以应该更多地推动政策、舆论取向,促使更多人朝向数字化,而不是与数字化对立。因此,应该有一些政策法规来保护、促进、鼓励、激励企业和产业部门开发利用数据。
顺心捷达入股德坤、满帮与百世合作、三志融辉亿元投专线……|零担物流上半年大事件
2337 阅读站比车重要?物流车辆调度逻辑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
2077 阅读3.62亿!申通收购菜鸟旗下丹鸟物流,背后藏着哪些商业大棋?
1645 阅读拥抱不确定性:“随机优化模型”重塑供应链决策
1628 阅读经典论文精讲:《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物流的新名称》
1637 阅读“ 自营 ” or “ 3PL ” ?:你需要的是混合物流战略
1601 阅读百世跨境召开首届全国网络大会,将加速布局拉美新兴市场
1423 阅读仓库自动化十年变局:智能重构的行业进化
1367 阅读没有一份物流工作不辛苦
1391 阅读判断一个物流人是否靠谱?闭环很重要
140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