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卡上牌难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作者本人调查过广东多个城市的上牌难情况,也了解过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类问题。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各行其是、标准不一,不同省份或者同省不同市对于什么样的车能上蓝牌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有的地方车证一致不超重就可上牌且不限制发动机排量;有的地方发动机排量大于2.8升的就不给上牌了,有的地方车厢宽度必须小于2.1米才能上牌。这种一地一标准的情况,对于行业的影响是自然是非常巨大的。
● 工信部认可的车为什么到地方上不了牌
市场上的在售车辆必然是经过工信部审核,拥有合规手续后才能销售的。既然国家的主要管理机构已经认可了,为什么车证一致的车辆在地方就上不了牌了呢。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如果一个地区一个标准,车企该如何进行生产研发,特别是有些地方规定,甚至是没有文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有变化,让车企和经销商没法下定决心。
在我实际走访过程中,很多地区相关上牌政策的出台显得非常随意,完全没有经过实地调查和沟通。造成了当地经销商长达数月的亏损,经济损失非常巨大,也导致了用户和经销商,经销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矛盾。不少地方最终都是通过上访的手段才缓和了上牌难的情况。
● 上牌难短期内经销商受损最大 长期看车主一样跑不了
具体损失方面,蓝牌轻卡上牌难短期内主要受损方是厂家和经销商,对于厂家来说原先热卖的车型受上牌政策影响,卖的比以往少了,还需要花费金钱和精力推新的合规车型。对于经销商来说,上不了牌就卖不了车,人工、房租还要持续给,大的经销商一个月上百万的支出,没有盈利就是纯亏损。
但是从长期来看,车主同样会受到影响,首先新车如果是合规车型,在竞争力方面会不如市场上已经存在的老车。如果想要买以前那样的车,会需要不菲的额外支出,不少地区,跨区域上牌或者想办法上牌,要多给几千到上万的费用。
● 大吨小标治理缺少全国性明确政策 地方自由发挥不是良策
就我看来,蓝牌轻卡上牌难的问题,急需国家出台一个全国性的明确政策,再这么自由发挥下去只会造成行业的不断受损。
之前的轿运车治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国家出台明确的政策,定下时间表,给足过渡期。过渡期和时间跨度不怕长,长一点大家也能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特别是蓝牌轻卡这个超载重灾区,只是从准入这块治理是没有用的,现有车辆不同步进行治理,只会导致新车卖不掉,厂家和经销商歇菜,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编后语
对于轻卡大吨小标的治理,也得看社会是不是已经能够承受相关的损失了?如同先污染后治理一样,在发展的初期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有了一定的条件了才将环保拉上议程。轻卡超载其实也是同理,治理过后物流成本会大幅提升,社会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自然可以开始治理了。如果没准备好,那不就是瞎扯淡吗。(文/钟丹军)
顺心捷达入股德坤、满帮与百世合作、三志融辉亿元投专线……|零担物流上半年大事件
2547 阅读3.62亿!申通收购菜鸟旗下丹鸟物流,背后藏着哪些商业大棋?
1995 阅读拥抱不确定性:“随机优化模型”重塑供应链决策
1775 阅读经典论文精讲:《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物流的新名称》
1784 阅读“ 自营 ” or “ 3PL ” ?:你需要的是混合物流战略
1713 阅读百世跨境召开首届全国网络大会,将加速布局拉美新兴市场
1556 阅读仓库自动化十年变局:智能重构的行业进化
1556 阅读没有一份物流工作不辛苦
1503 阅读马士基宣布涨价
1471 阅读判断一个物流人是否靠谱?闭环很重要
1485 阅读